20萬份醫生簡歷飛出東北 那些「留守醫生」在堅守什么

發布日期:2021-12-10 瀏覽次數:318

來源: 健康界

「身邊學醫的后輩很少考慮留在東北,無論是同事學醫的孩子,還是自己培養的博士生?!惯@是吉林某三甲醫院科室主任馬可的直觀感受。東北醫療體系中的人才流失,是大多數人能感受到的。

醫療系統中的人才流失,在短時間內看不出顯著的變化,事實上,新鮮血液也在持續輸入,但如同數學題里設定的那個泳池,究竟是放水的速度快?還是注水的快?目前還不明朗。

東北人格外眷戀生養他們的黑土地,那些不愿輕易離開的人,正在用行動去改變,但在沙漠里,一顆沙子的力量顯得那樣的渺小。他們期待有一股力量,能把沙漠變成綠洲。

目送其他醫生離開東北

在吉林市一家排名靠前的三甲醫院從醫15年,馬可如今已經做到了科室主任、博導,是醫院的骨干。在他看來,1998年以來,包括醫療人員在內,大批東北人南下務工,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醫療領域的人才出走,只是東北經濟衰落下的一個縮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東北三省減少了1101萬人,人口已經呈負增長。

在與健康界交流的數位東北醫療體系的人員中,大家一致認為東北經濟發展落伍是出走最直接的原因。2020年全國人均GDP排名中,遼寧省位列15,吉林省排名24,黑龍江省倒數第二,黑龍江省GDP僅為排名第一的北京的不到三分之一。

「醫療人才流失嚴重」,便與「人均GDP全國倒數第二」一起,成為黑龍江的又一項標簽。楊亮是哈爾濱一家中醫院的科室副主任,他所在的醫院近2年來幾乎沒有新鮮血液流入,一般醫院的「標配」是排在副主任后邊的有主治醫師和住院醫生,但在他之下已無人,他們科室已經斷層。

「醫院人手不足,只能壓榨剩下的人?!箺盍琳f。由于不放心規培醫生,楊亮干起一個半人的活,做手術、出診、巡房、管理患者、做科研,副高的級別,干了很多正高的活。

「去年走了一個醫生后,醫院就沒招人補上,醫院沒錢,提供不了好待遇,別人也不想來。」

楊亮作為科室副主任,基本工資3千,績效工資不到2千,算上各種補貼,到手工資7千多,只比護士工資高出2千,但承擔的工作和責任之多,不言而喻。據人社部發布,2020年黑龍江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4555元,月平均工資為6212元,楊亮的工資僅略高于平均工資。

根據丁香人才的數據,從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通過丁香人才投遞的東北三省醫生簡歷數,多達24萬份。其中,87%的簡歷都投向了東北以外地區。

「頭部大醫院走的人要相對多些?!褂嗅t療體系的人員表示。而黑龍江省某縣級醫院的院長告訴健康界,縣醫院的醫生很少有去南方的,原因是醫生的水平沒達到,跳槽去南方好的醫院,也需要門檻。

東北醫生出走的現象,在李文看來再正常不過了,現在自由流動的機會多了,給到醫生的正面刺激特別大,醫生面臨機會的時候,也思考著更多的選擇:

到底是要學術地位,還是平臺,抑或兩者都要?

要掙錢養家糊口,還是要一份稍微清閑一點的工作?

李文身邊的幾個醫生朋友,跳槽到南方后,級別往上跳一級,工資翻了10倍。平臺高了,可施展的空間更大,拿課題、拿科研基金要更加容易。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更輕松了,沒有那么多事——指的是領導,還有一些體制機制對個人的束縛?!估钗恼f。

如果說金錢是個吸鐵石,把人從東北吸走,那么文化風氣就是最后的推手,有人在官僚體制的來回拉扯中,消磨掉對故鄉的最后一絲眷戀,驟然離開。

醫院愿意從收入中拿出多少放在臨床一線,這是醫生決定去留時一個權重很大的考量標準。李文形容,東北的醫院往往就像一輛「跑不動的馬車」,養了一半的閑人,行政后勤比醫生多,干事的沒幾個,不像南方有激勵措施,讓人做事有干勁。在他看來,在東北的醫院,選擇躺平的人,也能拿到跟臨床醫生一樣的工資,真正干事的醫生收入被拉低了。

在人情社會里,醫療體系也不能免俗:其他地方的醫院是盼著醫生多申報課題,到了東北,成了求人辦事。

「我為學科做了好多新的項目和技術,光填補省內空白,這一年就做了4項,市內空白填補了12項,結果我一項科研都申報不了,報了好幾次,人家根本不看,說得找人?!估钗恼f。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2021中國綜合醫院國自然立項數排行榜》顯示,前一百名中僅有三家位于東北,分別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均為遼寧?。┖图执髮W白求恩第一醫院上榜,來自東北的這三家醫院的立項數,均不到排名第一的華西醫院的五分之一。

于是,就出現了李文認為的「劣幣驅逐良幣」。那些科研水平低的人,憑借關系拿到了很好的項目,把那些有水平的人的名額給擠兌了,「有本事的看著沒本事的拿走各種資源,傷心了,帶著自己的項目走了」。

東北醫療的積淀會被掏空嗎?

人才的不斷流失,對東北的醫療生態意味著什么?據八點健聞報道,有些醫院是科室主任帶著整個科室的團隊去南方,醫院出現斷崖,有些是科室帶頭人走后,科室被合并。

與健康界交流的幾位東北醫生表示,整個科室淪陷的情況是少數,大多數情況是局部的凹陷。

有人保持樂觀。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李清晨對健康界說,東北的醫院不缺人,東北有著數家全國頂尖的醫學院,源源不斷都向東北醫院輸出優秀的畢業生,無論走了多少人,都能迅速培養起來,沒有任何人能對一個科室起絕對作用,「目前醫療存在均質化傾向,手術你會做,別人也會做,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馬可形容東北是中國醫療的人才儲備庫,中國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幾家醫科大學的實力超群,「過去可能一個科室有3位素質很強的醫生,即使現在醫生人才流失,但東北醫療的底蘊還在,只是優秀的人沒以前那么多,可能一個科室有1個出色的醫生,實力還是有的」。

圖:復旦大學發布的2010年、2020年 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東北三省上榜醫院的排名變化情況

馬可所在的醫院,骨干醫生離開較少。但他也看到了其他醫院的情況,馬可還兼任醫科大學的博導,他所培養的很多博士生、碩士生苗子都離開了東北,剩下的專科生,很難肩負學術發展的任務。

大醫院尚且在前期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可供維系,小醫院人才補充不及時,容易出現斷層,人才壓力更大。東北的人才儲量還能撐多久,「沒人能知道」。

楊亮剛來到醫院時,2012年,醫院還有國醫大師,能承擔國家級課題。這兩年來他所在的中醫院在科研上沒有突出的進展,基本上在吃老本。

「醫院在無序擴張,但厲害的人少了,醫院也很少承擔國家課題,醫院整體水平在下降?!箺盍琳f。

「一些原來能在東北看的病,現在只能到省外看,有些器官移植手術做不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感大不如前?!箺盍帘硎尽?

患者評判醫院的標準,構成了一家醫院的口碑。當交通不再成為困擾患者的主要因素,隨著東北醫療資源逐漸衰弱,東北醫院漸漸不再是部分本地患者的就醫首選。

「患者們在就醫前都會相互打聽,這家醫院哪位醫生的水平最好,一聽最好的醫生已經走了,一句話就把醫院的底交出去了?!闺m然醫院每天的門診量沒有顯著的變化,但李文注意到,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患者拿著北京的初診報告回來沈陽看病,開藥、做化療,「這些診療不需要高超的醫術,患者圖的是回東北看醫保報銷更多,有些腫瘤患者甚至拿著外省的治療方案讓我照著打就行了?!?

在楊亮看來,東北醫生的主體性減低了,更像是個執行的「工具人」。他擔心,如果不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東北過去深厚又繁榮的醫療積淀,遲早會被掏空。

在一些東北醫生看來,這幾年來東北的醫療依然在發展,但進步緩慢,而南方出臺的人才政策多,到處招兵買馬,把東北的人才挖走,讓他們覺得去南方發展更有潛力。

只能靠情懷留人嗎?

「我要是還年輕,我也傾向去南方。」馬可坦承,南方對東北醫生來說極具誘惑力,氣候更宜居、收入體面、平臺資源更廣闊,「東北比不了」。

之所以沒有走,一方面在于年紀,馬可感嘆自己已不再年輕,15年來積累的資源全在東北,去南方從頭再來的成本太大了。更重要的是,家在這里,「上有老,下有小,離開不是單純自己的問題,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東北看重人情,李文也曾想過離開,最終讓他留下來的是退休老院長的囑托:「你不能走,醫院需要你。你把醫院振興了再走?!?

老院長是個識人才的人,不談資論輩,李文就是老院長一手提拔成為副主任的。在任內,老院長給予李文很大的支持,「我說要申請項目,老院長說幫我找人。我想要做自媒體宣傳,他說行,不用跟宣傳科報備了?!乖诶钗难壑?,給醫院蓋癌癥大樓的老院長,是值得敬佩的人,他愿意追隨老院長。

企業里,當員工提出辭職,老板尚且可以通過漲薪挽留員工。在東北的醫院,醫生要走,院長能做的很有限。

中國醫科大附屬盛京醫院腫瘤教研室主任、中國醫科大學延安醫院業務副院長劉彩剛告訴健康界,東北醫院的硬件條件、「講人情」的社會文化,短時間內很難解決,還是要講情懷、以服務百姓為醫院文化,加強對醫生的人文關懷,對醫生的職業規劃、個人的生活工作情況,盡量地通過政策給予關注,在分管的職責范圍內提供支持,比如負責教學的管理者向醫生提供相同水平的好生源,待遇稍微傾斜。

「我們做人才計劃的時候,醫院每年都拿出來學科建設經費或者個人發展的資金來支持醫生。」劉彩剛強調,「但要兼顧公平性,不能提供超出水平的待遇」。

馬可所在的醫院給到博士后的年薪是30萬(稅前),這與南方動輒五六十萬、給予住房補貼的條件相比,并不具備吸引力,但這已經是東北醫院所能給出的極限了。

東北給不出高的待遇,馬可認為固然有經濟水平的原因,南方一些城市經濟好,可支配的資源多,政府的扶持力度大,可供醫院發揮的空間要比東北大得多。也和人口結構有關,深圳、珠海一帶醫保報銷比例多達百分之八九十,而東北人老齡化嚴重,交醫保的以老年人偏多,醫保繳費少,花得多,醫保的報銷比例就低,于是形成惡性循環,「越窮,報銷比例越低,老百姓的負擔越重,醫院就越難做?!?

但體系差異,或許才是根源。南方是服務型體制,制度相對靈活,東北還停留在過去計劃經濟的體系中,每個人都只能按規矩辦事。如果領導不下放決策權,誰都不敢越格做事。

「我們這的院長基本上都是專家出身,本身就有情懷,希望東北的醫院、醫學院能發展得越來越好,他在自己的規則范圍之內,盡可能地創造機會來推動醫院發展,但是如果規則留給他的空間很小,他可施展的范圍就很有限了?!柜R可認為。

當工資不能讓醫生體面工作時,一邊做科研,一邊還要為生計發愁,就會分散醫生的專注力,學術方面的進步就相對受阻。

「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醫生要給患者省錢,在做手術前就給患者制定好總費用的方案,手術中稍微超預算,醫生就很緊張,要給患者解釋為什么費用會超了?!柜R可認為,千里馬在東北被埋沒了,一到南方就發展起來,說明東北當前缺乏有效機制,上層沒有給到好的人才激勵政策。

劉彩剛稱,東北的人才外流現象,在各級層面的調研中都有向上反映,這兩年來遼寧省和沈陽市都相繼出臺了很多人才激勵政策,包括給博士生提供更好待遇。但東北與南方的差距太大了,要留住人才,需要社會、經濟、文化全方位的發展。

在劉彩剛看來,首要的是振興東北的經濟。其次是內培外引人才,出臺政策給人才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條件,還要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包括子女的教育、配偶的工作安排等等。同時文化軟實力也很重要,「醫療體系內的思想需要開放,一些不必要的條條框框,該打破的打破,一定要人性化,這要靠各級各個層面進步?!?

2021年9月13日,國務院發布《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強調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要深化改革開放,強化政策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實施一批對東北全面振興具有全局性影響的重點項目和重大改革舉措,著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留下的人在努力奔跑

選擇留下來的人,內心都經歷過一陣思想斗爭,不是消極地工作,而是出于對本職業的熱愛、為家鄉做貢獻的愿望,因此不管在臨床中還是科研中,他們都在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盡力去做一些實事,即使過程充滿艱辛。

馬可相信,東北醫療的底蘊還在,現在東北之所以還能留些一些人,一個因素是情懷,另一個是高校的技術和科研實力還是有吸引力的。馬可的一個學生去了南方后又回到了東北,一些南方城市固然薪資更高,但臨床水平沒有中醫大附屬醫院、吉大附屬醫院、哈醫大學附屬醫院的系統好。

東北醫院的醫學水平如何?2021年11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2020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中國內地百強醫院分布中,排名前三的是北上廣,分別是23所、16所和9所,東北三省中,沈陽最多,有3所,哈爾濱2所,長春最少,只有1所。

然而隨著南北方的差距越來越大,馬可擔心學術的吸引力會變得越來越弱?,F在他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看好病人,盡可能的去提升醫院和學校的學術能力。

楊亮是李文口中「為學術而留下來」的人,他認為留在東北能實現個人抱負:「我的恩師、上級領導還是希望將來能夠給到我一些實現自我價值的東西,比如職位變化、學術地位?!?

2021年,楊亮申請到了黑龍江省的自然科學基金。楊亮說,在別的省份至少會有10到20萬經費,但在黑龍江只有2萬,缺口還差8萬,需要自己自籌或者醫院匹配,但醫院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來,為了把課題做下去,楊亮只能自掏腰包。

用他的話說,這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做鋪墊。他解釋道,以后要想申報國家自然基金需要有前期的科研基礎,現在很多東西都是用他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堆積出來的,這是他能夠迅速成長的方式。

李文也在遵循對老院長的承諾,一方面夯實自己的技術,另一邊努力打造個人品牌。李文和科室的同事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在視頻平臺上做直播、做醫療科普和線上問診,把自己創新的技術向外展示。如今,李文已經打通了線上線下的閉環,通過線上的分享交流知識,在其他城市設立分診中心,通過宣傳把患者吸引到所在醫院,現在李文的科室一年的門診量能達到省級大醫院的水平。

然而,一股巨大的疲憊感也在包圍著李文,就像他一個人在拉著一輛笨重的馬車,只有他自己向前走。

「我自己在前方單打獨斗,后方的人卻在給我捅刀子?!估钗挠泻芏嘞敕?,他一直想改善醫患關系,他提出了很多創新的辦法,比如自媒體宣傳。李文認為,未來醫療會趨向透明,于是推行手術透明化,在手術室架起攝像機,讓室外的家屬能看到手術的情況。

可其他科室的同事對這些措施不屑一顧,「他們認為醫生不需要討好患者,也不需要跟患者講明白如何治療?!估钗恼f。

李文在自媒體上宣傳他的創新治療方法,患者打電話到醫院了解,接線的人一句不清楚就把人打發了,根本不會把電話轉到他的科室來。

李文給患者做手術,患者感覺肚子疼,管床的醫生直接跟患者說李文把手術做穿孔了,最后李文給患者拍片子來證明手術沒有穿孔,「他們覺得我做的事情是在顛覆他們,在搶他們蛋糕。在其他地方,大家都是想的怎么把蛋糕做大,但東北人的思維是你搶我蛋糕,你也別活了,都在等著你哪天出事」。

李文盡力不受別人的干擾,只把自己的事做好,每天下班后,他抽出時間做直播,跟患者交流。周末的時候,李文到外省給患者看病,他知道那些患者在等著他。

楊亮還在爬坡,他給自己定下目標,先是省級自然科學基金,之后攻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他希望政府能多給年輕醫生一些扶持和幫助,「如果5年后我沒有看到我想要的東西,我肯定也會走」。

(文中馬可、李文、楊亮系化名)

來源|健康界

作者|陳麗金

文章推薦
  • 齊魯兩款1類新藥來勢洶洶 劍指1000億市場
    近日,齊魯制藥有2款1類新藥獲批臨床,分別為引進的VB4-845注射液及國產1類新藥注射用QLS31901。米內網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齊魯制藥已有2款2類改良型新藥獲批上市,3款創新藥申請臨床,其中2款已獲批臨床。
    2021-03-22
  • 楊森Ponvory獲FDA批準上市 治療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癥
    3月19日,強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楊森(Janssen)公司宣布,美國FDA批準了Ponvory(ponesimod),一種每日一次的口服特異性鞘氨醇-1-磷酸受體1(S1P1)調節劑,用于治療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癥(MS)成人患者,包括臨床孤立綜合征、復發-緩解型疾病和活動性繼發性進展型疾病。Ponvory在降低年化復發率方面的療效優于已確立的口服治療,
    2021-03-22
  • 縣域醫藥市場爭奪戰:未來十年 這9億中國人用什么藥
    12年前,在國內一家頂級醫藥集團工作的王宇(化名),借出差的機會,在企業重點布局的大城市三甲醫院之外,順便跑了跑社區衛生診所和縣級醫院。
    2021-03-22
  • 逮捕醫藥代表 執行!
    日前,中國檢察網公開了一份起訴書,內容直指兩位醫藥代表的非法行為,因涉嫌受賄罪,被地方監察委員會留置,經研究決定對其刑事拘留,后由地方公安局依法執行逮捕。
    2021-03-22
  • 一批藥企 宣布停產
    日前,江西省藥監局連續發布3則停產公告。
    2021-03-22

微信掃一掃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獵才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喷水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综合一区|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91成人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久久一本综合|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